2024-03-17 22:41:42 | 进口网
一种名叫“反应停”的药物曾经带给人类空前的灾难,但事过境迁,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现在也许到了重新评价反应停的时候了。据估计,在过去的3年里,已经有超过5万名美国人接受过反应停的治疗,其中绝大多数是癌症患者。在我国,反应停已经悄悄地改名换姓,并被用于临床治疗。
■孕妇的理想选择?
1953年,瑞士的一家名为Ciba的药厂(现药界巨头瑞士诺华的前身之一)首次合成了一种名为”反应停”的药物。此后,Ciba药厂的初步实验表明,此种药物并无确定的临床疗效,便停止了对此药的研发。
然而当时的联邦德国一家名为Chemie Gruenenthal的制药公司对反应停颇感兴趣。他们尝试将其用做抗惊厥药物以治疗癫痫,但疗效欠佳,又尝试将其用做抗过敏药物,结果同样令人失望。但研究人员在这两项研究过程中发现,反应停具有一定的镇静安眠的作用,而且对孕妇怀孕早期的妊娠呕吐疗效极佳。此后,在老鼠、兔子和狗身上的实验没有发现反应停有明显的副作用(事后的研究显示,其实这些动物服药的时间并不是反应停作用的敏感期),Chemie Gruenenthal公司便于1957年10月1日将反应停正式推向了市场。
此后不久,反应停便成了“孕妇的理想选择”(当时的广告用语),在欧洲、亚洲、非洲、澳洲和南美洲被医生大量处方给孕妇以治疗妊娠呕吐。
到1959年,仅在联邦德国就有近100万人服用过反应停,反应停的每月销量达到了1吨的水平。在联邦德国的某些州,患者甚至不需要医生处方就能购买到反应停。但是在美国,因为有报道称,猴子在怀孕的第23到31天内服用反应停会导致胎儿的出生缺陷,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评审专家极力反对将反应停引入美国市场。最终,FDA没有批准此种药物在美国的临床使用,而是要求研究人员对其进行更深入的临床研究(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项多么明智的决定!)。
■令人恐怖的副作用
到了1960年,欧洲的医生们开始发现,本地区畸形婴儿的出生率明显上升。这些婴儿有的是四肢畸形,有的是腭裂,有的是盲儿或聋儿,还有的是内脏畸形(后来的追踪调查显示,其实早在1956年12月25日,世界上第一例因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反应停而导致耳朵畸形的婴儿就出生了,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
1961年,澳大利亚悉尼市皇冠大街妇产医院的麦克布雷德医生发现,他经治的3名患儿的海豹样肢体畸形与他们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过反应停有关。麦克布雷德医生随后将自己的发现和疑虑以信件的形式发表在了英国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而此时,反应停已经被销往全球46个国家!
此后不久,联邦德国汉堡大学的遗传学家兰兹博士根据自己的临床观察于1961年11月16日通过电话向Chemie Gruenenthal公司提出警告,提醒他们反应停可能具有致畸胎性。在接下来的10天时间里,药厂、政府卫生部门以及各方专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因为发现越来越多类似的临床报告,Chemie Gruenenthal公司不得不于1961年11月底将反应停从联邦德国市场上召回。
但此举为时已晚,人们此后陆续发现了1万到1·2万名因母亲服用反应停而导致出生缺陷的婴儿!这其中,有将近4000名患儿活了不到一岁就夭折了。而且,因为在此后一段时间里,Chemie Gruenenthal公司一直不肯承认反应停的致畸胎性,在联邦德国和英国已经停止使用反应停的情况下,在爱尔兰、荷兰、瑞典、比利时、意大利、巴西、加拿大和日本,反应停仍被使用了一段时间,也导致了更多的畸形婴儿的出生。
■支付巨额赔偿金
1961年年底,联邦德国亚琛市地方法院受理了全球第一例控告反应停生产厂家Chemie Gruenenthal公司的案件。Chemie Gruenenthal公司的7名工作人员因为在将反应停推向市场前没有进行充分的临床实验以及在事故发生后试图向公众隐瞒相关信息而受到指控。前面提到的兰兹博士在作为控方证人提供证言时,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其他学者的病例报告汇总后如实提供给了法庭。
1969年10月10日,法庭经过近8年的审理,决定不采纳兰兹博士的证言。原因是辩方律师找到了各种理由来证明兰兹博士在作证时不能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但此种说法始终未能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1970年4月10日,案件的控辩双方于法庭外达成了和解,Chemie Gruenenthal公司同意向控方支付总额1·1亿德国马克的赔偿金。1970年12月18日,法庭作出终审判决,撤消了对Chemie Gruenenthal公司的诉讼,但法庭同时承认,反应停确实具有致畸胎性,并提醒制药企业,在药品研发过程中,应以此为鉴。
1971年12月17日,联邦德国卫生部利用Chemie Gruenenthal公司赔偿的款项专门为反应停受害者设立了一项基金,并邀请兰兹博士作为此项基金的监管人之一。此后数年间,在兰兹博士的努力下,联邦德国有2866名反应停受害者得到了应有的赔偿。此外,兰兹博士还接受日本同行的邀请,为帮助日本的反应停受害者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在法庭调查过程中,同为日本人的控辩双方所展示出的积极客观的态度给兰兹博士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而兰兹博士也因其为反应停受害者作出的巨大贡献而受到全球反应停受害者的深深敬仰。
至此,反应停似乎彻底结束了它为人类服务的使命。
■反应停命不该绝?
然而早在1965年,一位以色列医生在尝试把反应停当作安眠药治疗6名患麻风性皮肤结节红斑(为患麻风病后生长于患者皮肤的一种疼痛剧烈的结节,是机体对麻风杆菌产生的一种过度的免疫反应)而长期失眠的麻风病患者时意外地发现,反应停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皮肤症状。而在此之前,医学界虽然找到了可以有效地杀灭麻风杆菌的药物,但一直没有找到缓解麻风患者此种过度的免疫反应的方法。
这位以色列医生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并同时提醒医学界人士,在对反应停的副作用保持高度警惕的同时,也应该想到反应停可能对其他由免疫反应异常引起的疾病也有治疗效果。为此,在此后的数十年间,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一直没有放弃对反应停的临床研究。
经过大量谨慎而客观的临床实验观察,科学家们逐渐发现,反应停对结核、红斑狼疮、艾滋病导致的极度虚弱和卡波济肉瘤、骨髓移植时发生的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多发性骨髓瘤等多种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人们对反应停的认识开始发生了变化。
虽然科学家们推测,反应停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能力而发挥治疗作用的,但其具体的作用机理一直不为人所知。直到1991年,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发生过度免疫反应的麻风病患者的血液中一种免疫调节因子(TNF—α)的含量很高,他们便推测反应停对此种反应的良好疗效就是因其对TNF—α有作用。1992年,他们终于证实反应停确实能够减低机体合成这种免疫调节因子的能力。
1995年,美国的两家制药公司在联合研究反应停对一种名为“多型性成胶质细胞瘤”的脑瘤的治疗效果时发现,反应停还具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而已知丰富的血液供应是肿瘤细胞在体内存活的必备条件,所以,科学家们又推测反应停对某些肿瘤也有治疗作用可能就是缘于其抗血管生成作用,但迄今为止,这种推测还没有得到足够的理论支持。
■FDA心有余悸
虽然大量临床实验证明,反应停确实对某些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有治疗作用,但鉴于反应停那令人恐怖的副作用,美国FDA一直未批准反应停的临床应用。为此,各国科学家以及美国国内反应停生产厂家塞尔基因公司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998年7月16日,美国FDA在医学界的强烈要求及大量临床实验的有力支持下,批准将反应停用于治疗麻风病的皮肤损害。
塞尔基因公司为此专门设立了一项名为“反应停健康教育与处方安全”的培训计划,向美国国内的临床医生客观地介绍反应停。
虽然反应停目前在美国还没有被正式批准用于治疗癌症,但已经有很多医生在暗地里尝试将反应停用于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极度衰弱。而一些艾滋病患者也从黑市上购买反应停以治疗爱滋病导致的极度虚弱和卡波济肉瘤。据估计,在过去的3年里,已经有超过5万名美国人接受过反应停的治疗,其中绝大多数是癌症患者,而在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病例中,也有30%—50%的患者病情都或多或少地得到了改善。
不久前,塞尔基因公司的发言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医学界已经尝试将反应停用于治疗50多种疾病。但反应停销售总量中只有约1%是被用于治疗麻风病,将近92%则是被用于治疗癌症(虽然这并未得到官方机构的认可)。现在,全球已经有将近150项有关反应停的临床实验正在进行之中。全球医学界人士都翘首以待,希望反应停能够将功补过,在不久的将来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我国,反应停目前已被医学界人士逐渐改称为“沙利度胺”。在临床医生的严格指导下,我国众多皮肤科、免疫科和肿瘤科的患者正在接受着沙利度胺的治疗。
■背景资料
调查显示,孕妇怀孕时末次月经后第34到50天是反应停作用的敏感期,在此时间段以外服用反应停,一般不会导致胎儿的出生缺陷。
在末次月经后第35到37天内服用反应停,会导致胎儿耳朵畸形和听力缺失。
在末次月经后第39到41天内服用反应停,会导致胎儿上肢缺失。
在末次月经后第43到44天内服用反应停,会导致胎儿双手呈海豹样3指畸形。
在末次月经后第46到48天内服用反应停,会导致胎儿拇指畸形。
除了可以导致畸胎,长期服用反应停可能还会引起外周周围神经炎。
在我国,江苏某制药厂目前仍在生产反应停。
瑞士的萃瑞宝宜优诺时光胶囊是一款针对众多癌 症人群所研发的,主要适用症状是放化疗人群、良性肿瘤恶变预防、抑制癌细胞扩散和转移、提升白细胞数量、减缓身体器官老化和身体慢性健康问题,能够有效激活抵抗矩阵,并且消灭恶细胞,防止恶细胞的转移和扩散。除此之外瑞士萃瑞宝宜优诺时光胶囊的研发是天然安心的,因此对身体没有任何的负担
进口网(https://www.superjinko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肺癌5年存活率只有22%!瑞士研究:「吸」葡萄减少45%肿瘤的相关内容。
癌症蝉联37年国人十大死因的第一名,肺癌更是持续安坐在10大癌症死亡率的第一名,恶化速度快又容易转移,5年存活率只有22%。但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研究却发现,「闻」葡萄对于治疗肺癌却是很有效的。
肺癌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吸」
肺癌之所以难治疗,是因为它跟胃肠道的癌症不一样,口服的药物必须经过层层关卡才可以到达肺部,效果很差;如果是用血液给药的方式,又容易造成全身的副作用,而且实际上到达肺部的药物还是不够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瑞士日内瓦大学(UNIGE)的科学家Muriel Cuendet就带领团队,开始思考「如果用鼻子吸」,会不会对于呼吸道的癌症更有效?于是他们将可以治疗、预防癌症的白藜芦醇(resveratrol)做成鼻滴剂,结果发现在小鼠实验中的确可以成功抑制肿瘤。进口网
图片来源:freepik
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是一种植物多酚,在很多植物中都有,它具有抗癌的活性,能让癌症肿瘤缩小,红酒被认为能抗癌,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来自含有白藜芦醇。而葡萄、花生和莓果等食物中其实也含有白藜芦醇。
研究团队表示,过去研究白藜芦醇,都是在体外实验,或是小鼠实验,但单纯用在细胞上,效果很好,如果进入小鼠实验,就要用到高剂量,而且效果没这么好,还可能产生其他的毒性。「我们想可能是因为口服,白藜芦醇的萃取物会被胃肠道高度吸收,但在在肝脏中会迅速代谢,然后在尿液中排掉,所以效果不好。」
为了证明这件事,研究团队把白藜芦醇做成鼻滴剂,直接从小鼠的鼻子滴进去,结果肺部的药物浓度比口服高了22.5倍,进入血液中的效率也提高了2.5倍;肺癌肿瘤缩小了45%。
鼻子吸葡萄就有效?
而白藜芦醇还具有一定程度预防肺癌的效果,在实验中,没有接触致癌物、也没有使用白藜芦醇的小鼠,只有12.5%没有得到癌症;但没有接触致癌物、却使用白藜芦醇的小鼠,却有63%没有得到癌症。
「此配方适用于人类,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研究团队说,就像肺癌的标靶药物一样,白藜芦醇也有自己的生物标志,需要找到适合的人,使用起来才有这样的效果;而且剂量多寡还是有差别的,目前可以确认对于吸菸者是有一定程度的效果。
图片来源:Freepik
所以研究团队认为,白藜芦醇可以抗癌,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口服的效果就是很差,所以市面上那些号称含有白藜芦醇的保健食品,其实并没有那么厉害,多闻一些葡萄可能效果还比较好;而要把白藜芦醇做成纯然可以用「鼻子吸」的,也还需要一点时间,但未来肺癌或许不再是最可怕的癌症。
期刊小档案
《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是一本英国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线上开放获取综合自然科学期刊。该期刊称只要具有科学价值的论文都能在该刊物上发表,而不会过于关注文章的重要性、影响力。
2024-11-28 00:15:44
2024-03-22 04:01:22
2024-03-16 08:47:23
2024-01-10 22:11:32
2024-05-26 19:26:48
2024-04-11 21:39:06